1、乌镇那一座座清韵悠悠的小桥古朴典雅;一条条乌篷船在微波荡漾的河面上穿梭往来;一排排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木屋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
2、乌镇,静谧安闲,悠远古朴。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年久的磨合显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残雕和斑驳的漆痕昭示出时光的魅力,在典型的江南水乡,水与桥是其最主要的基调,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风景。
3、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乌镇的水阁空架在河流之上,远远看去,象飘在水上的船。微风吹过,仿佛这些水阁也随着河水的流动而飘摇,好一幅天然纯净的水墨画。
4、乌镇清澈如镜的河面上漂泊着无数条乌篷船,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偶而听到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古曲,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5、乌镇像一本书,一本文化厚重、内涵丰富的史书。乌镇像一首诗,一首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诗。乌镇像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意境深远的风景画。
6、风里一池杨柳,月边满树梨花,乌镇有着诗意的朦胧和雅致;青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乌镇有着诗意的闲情和安静;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乌镇有着诗意的厚重和沧桑。
7、刚下一场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
8、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
9、乌镇西栅的夜晚晴朗温润,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滴落的泪珠,慢慢从云层里润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飘到临水人家的哪片瓦上,瓦上就会闪亮一片。
10、乌镇西栅,像一个远离尘世的美丽少女,不施脂粉,别有风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单,独倚修竹,情调虽太清冷,却更增其悠然出尘之致。
11、记忆中的乌镇,枕河筑屋,依河造路,流水轻漾,涟漪微荡,桥街相连,舟声悠悠,迈出家门就是河,沿河就是街,狭窄的街巷,光滑的石板路,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典范。
12、雨点落在乌镇的河面上,荡起道道涟漪,隐约可以看见一群群透明的小鱼儿嬉戏玩耍,岸边的杨柳被风吹弯了腰,细细的胳膊轻轻触碰着河面。
13、风吹过,蓝印花布随风扬起,如千船竞发,古旧的木屋,静流的河水,玲珑的小桥,飘雨的小巷,寂静的长廊,红衣的女子,日暮的炊烟,如诗如画的乌镇啊。
14、乌镇,轻盈地坐落在中国的版图上,它在江南独特而美丽的空气里,在悠长的时光里,慢慢酝酿,散发出温情而迷人的芬芳。
15、小桥流水,悠悠船歌,古镇精致得令人心动,走上那古老的石桥,轻轻抚过桥身,手心的微凉,带着潮湿的水气,宛如乌镇柔和的质感,温柔细腻得恰到好处。
乌镇,美,觉得她的美高于周庄,高于同里
黑色的屋面,狭窄曲折的崎岖的石板路
和周庄同里相比
乌镇多了很多江南朴实的小镇的气息,很贴切,很自然
镇,安静的那种
屋,黑色的那种
桥,小小的那种
水,细细的那种
路,青苔的那种
人,秀气的那种
木,雕刻的那种
给人觉得乌镇的一切一切都是很小,很娇小
向往,朴实的乌镇,安静的,潮湿有青苔的路。
我的感觉也许强烈
乌镇,美,觉得她的美高于周庄,高于同里
黑色的屋面,狭窄曲折的崎岖的石板路
和周庄同里相比
乌镇多了很多江南朴实的小镇的气息,很贴切,很自然
镇,安静的那种
屋,黑色的那种
桥,小小的那种
水,细细的那种
路,青苔的那种
人,秀气的那种
木,雕刻的那种
给人觉得乌镇的一切一切都是很小,很娇小
向往,朴实的乌镇,安静的,潮湿有青苔的路
1、《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宋代: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2、《山寺夜起》
清代: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3、《夜景》唐代:韦庄
满庭松桂雨馀天,宋玉秋声韵蜀弦。乌兔不知多事世,
星辰长似太平年。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捣暮烟。
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4、《夜景又作》
唐代:郑畋
铃绦无响闭珠宫,小阁凉添玉蕊风。
枕簟满床明月到,自疑身在五云中。
5、《菩萨蛮(夜景)》
宋代:史达祖
梨花不碍东城月。月明照见空兰雪。雪底夜香微。褰帘拜月归。
锦衾幽梦短。明日南堂宴。宴罢小楼台。春风来不来。
6、《北窗竹石》
唐代:白居易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筠风散馀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7、《送陆畅》
唐代:张籍
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
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8、《荻塘西庄赠房元垂》唐代:张光朝
门在荻塘西,塘高何联联。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
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苗稼尽淹没,兹乡独丰年。
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日晏始能起,盥漱看厨烟。
酝酒寒正熟,养鱼长食鲜。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
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9、春日野行
唐代:温庭筠
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药,
水田叫噪官虾蟆。镜中有浪动菱蔓,陌上无风飘柳花。
何事轻桡句溪客,绿萍方好不归家。
10、《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宋代: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乌镇已有两千年历史。春秋是吴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吴国驻兵防越,故名“乌戍”。后来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乌余氏封于此,故改称“乌镇”。乌镇座落京杭大运河之旁江浙两省交汇处,俨然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雨点落在河面上,荡起道道涟漪,隐约可以看见一群群透明的小鱼儿嬉戏玩耍。岸边的杨柳被风吹弯了腰,细细的胳膊轻轻触碰着河面。这已不仅仅是一条小河,不知从何时起,它静静地流淌在每户人家的窗前门边,人们临河打水洗衣,它就这样孕育着这座小镇,也装扮着江南。
此时的乌镇西栅,像一个远离尘世的美丽少女,不施脂粉,别有风情,又似幽谷佳人,翠袖寒单,独倚修竹,情调虽太清冷。却更增其悠然出尘之致。两岸灯光细碎如鳞,浆声橹声穿花拂柳,也有红红的灯笼轻晃在乌篷船舷,从千百年的岁月里延伸过来,乡愁如酒,一页一页写满风霜,深嵌在西栅的每一寸肌肤之上。有一滴打在脸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镇都是这般的润润的了。何处轻微的一声响动,似什么东西弹落了,随之又恢复平静。一只不眠的小猫,蹲坐在临水的花窗前,漠然地看着经过的我。总有轻微的水声响在周遭,让我更接近回忆与冥想,无数身影在树荫里游动,隔着一些树枝,一些鸟影,还有月光与星光,也能看到前朝旧事的影子,自遥远的岁月流淌出来。
走近乌镇,我们逐渐看清“乌镇真面目”。我们沿着河岸,这河岸是青石板铺的道路,宽约2-3米;这河叫东市河,河宽约10几米,河水绵绵的、悠悠的样子。青瓦白墙典型江南水乡房舍倒映水中,临河几根石柱子顶着犹似北方阳台的房间,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那神情似乎对远方的来客表现出一种自豪的样子,那是一种对文学巨匠茅盾的景仰而产生的豪情。
原来,乌镇的老房子都是黑色的。和其他古镇一样,乌镇所有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居,面水而居,跨水而居。可乌镇还独创了最美丽的小水阁,它们都是空架河流之上,宛如建在水中,形成沿河而架的小水阁。下部用木柱或石柱打入河床,上架大梁,再构建房屋。远远看去,象飘在水上的小船,又比小船宽敞,微风吹过,河水轻轻流过,仿佛这些小水阁也在缓缓飘摇,便是一副活着的水墨画了。
我们去乌镇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整个乌镇笼罩在薄薄的烟霭中,显得愈发古朴、典雅,略带朦胧和神秘。
走在青石铺就的乌镇小巷里,把脚步轻轻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仿佛叩响了历史,每一块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
也许乌镇是一幅画,不知是哪位大师画下的,虽然用的都是暗色,却把古老和安逸给了它。
江南水乡,光看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而美丽的乌镇,它所散发出的灵秀和独特的情韵让我深深着迷。
在这个远离尘埃的地方,我唯一看不清的是我置身其间的乌镇西栅,光影里,只有如同神话般的色彩,漫过一个女子滴泪的眼帘……
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塑造了文学巨子茅盾。
今天古镇的东大街西大街被规划为景点区,一进古镇你就会发现,时间仿佛在乌镇停止了。乌镇奇迹般的保留着清代江南的水乡建筑格局。一条河流穿街而过,两岸房屋排列,长廊蔽日,小桥相连。如同风景一般的生活着古镇,会让每一个到乌镇的人长长的沉默和惊讶。
静坐青石板一隅,我已是乌镇西栅的一叶垂柳,安静地长在水畔,临河睡去,不再管今夕何夕,今生何世,只知道世世长往,此刻永驻,将我今生和来世的幸福,停泊在时间深处,停泊在乌镇温暖的怀抱。
1、西塘的美景当时夜晚最出名,所以选择当天住一晚,早上五点起床拍清晨的静谧,再接着去乌镇,时间刚刚好。
2、一颗颗亮闪闪的星斗,镶嵌在黛色的夜幕上,像熠熠生辉的宝石。
3、放眼一看,满天的星星显得很乱。但你仔细看,就会看到这些星星组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骏马……这些图案把天空点缀得更加美丽!
4、抬头望星空,未曾发现夜空的炫丽,眼睛直勾勾盯着银色的月亮,不仅感慨万分。离家多久了,家乡的景色可有变化;家乡的父老乡亲可曾又一度衰老;邻居家的那个小妹妹应该长这么高了吧;他们,鬓角应该又多了些白发吧……呵呵,也许吧,远离家乡的我,只是在脑海里虚构这样一个温暖又伤感的画面。
5、夜晚慢慢地,慢慢地来临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区便像整个地浸泡在黑色的墨水里,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
乌镇-江南水乡小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它傍水而居,以河当街,石桥相连。河岸两边布满古乡古色的木屋,矗立在河面上。乌镇西栅景色虽美,但最让我深深陶醉在其中的,唯独西栅的夜景。
太阳溜到了山后面,留下一个昏暗的背影。夜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悄悄来到了乌镇上空。水乡中的灯光亮了。夜色渐渐加浓,一条条船只打起了灯笼,像无数只萤火虫,又似点点繁星,慢悠悠地向石拱桥下方驶来。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石拱桥下方穿过。两岸的木屋被五彩缤纷的灯光妆扮的绚丽多彩,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像一幅朦胧的画卷,给乌镇的夜晚又添上了一分色彩。置身其中,我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
乌镇的夜景真可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形容,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细细游赏。
乌镇古朴春节: 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丰富多采的民俗是她迷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乌镇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借鉴、吸收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过年习俗。细细品味,可以从中体会乌镇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
一.幽静和古朴 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 所谓“人家尽枕河”是也。 大多数乌镇民居的样式与其他水乡小镇没有什么不同,但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其他小镇就没有了。
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午夜梦回,听底下水声訇訇,别有一番情趣。出生于乌镇的文学巨匠茅盾在一篇题为《大地山河》的散文中这样描述过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徜徉在古镇,市河的风光让人留连,地处中市应家桥南堍的访卢阁便是游人观赏市河风光的必到之处。
访卢阁是一家二层水阁式的茶馆,背倚车溪市河,面临中市大街,东市河又在门前的应家桥下逶迤东去,复修后的乌镇东景区便在不远的视线中:临河的小街蜿蜒细长,一块挨着一块铺砌的石板路似乎没有尽头,小街两侧栉比鳞次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乌檐青瓦,小楼屋檐比翼,上透一线蓝天,下照人影憧憧,自是一番含蓄深邃的意境。碧波涟漪的市河上,小船来往,橹声咿呀,时不时晃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水阁和岸边的林木,优哉游哉,穿过一个接一个的桥洞。
在水乡,桥是极寻常的景观,从应家桥到财神湾,不足700米的河面上就横卧着八座古石桥,四座横跨秀丽的东市河,四座座落在东市河南、北的街道上,递接着石板路通向远方。也许是建造年代的不同,这些古桥样式纷繁多姿,风格迥然有异。
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那似垂虹卧波是单孔的园形石拱桥,当地人称之为环洞桥,半园形的桥孔挺起了脊梁,二边桥坡上的石级便显得有点陡峭,耸在半空的桥面虽然只有两张八仙桌的大小,二旁的桥栏仍然为行人留下了歇脚的地方,坐在象靠背椅那样的桥栏上享受着清新和凉爽,便有一种乌镇人所说的惬意。园拱桥的造型曲线优美,桥下的水面上倒映着盈盈的园月,每当云淡风轻,皓月当空,那天上的月亮便会在水中的满月中晃动荡漾,二三渔火,宁静中又平添了几分幽雅。
那线条简洁明快的是明清时期的梁式桥,中间的桥面犹似房屋的大梁搁架在河心的桥柱上,虽经百年的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恬淡和朴实。而平桥,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不但桥的坡度平,它的风格也显得平平常常,朴实无华。
如果不是二边低矮的桥栏,脚下的细波微澜,决不会想到那也是桥。财神湾那里还有一座风雨桥,从坡度看,属于平桥的一种,但却是最豪华的一种。
二条四米多宽的石桥并在一起,中间两个桥栏间隔起一壁花格栅的屏风,屏风下便是两排行人歇脚的石座椅,临河的二边用木柱支撑起遮蔽桥身的屋顶,时当烈日当空,可以纳凉遮阴,而在秋日雨霁之日,又何妨“留得残荷听雨声”? 乌镇的春节一般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准备了,支小更就成了旧时乌镇进入春节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腊月初一那天傍晚黄昏以后,乌镇的大街小巷里便响起了打更的声音。
打更人一边走一边“邦、邦”的敲打着打更棒,喊着“寒天腊月,火烛小心,前门关关,后门重重,柴门看看,灰堆坌坌[bèn bèn],谨防贼盗,门户要紧”。解放以后,由于社会治安良好,这一口号便改成了“寒天腊月,火烛小心,,前门关关,后门重重,柴门看看,灰堆坌坌,提高警惕,门户要紧”。
支小更和平日里我们所说的打更有所不同: 1、每天开始的时间不同。支小更是从傍晚黄昏以后开始的;打更则要从天黑晚饭以后才开始; 2、持续的时间不同。
支小更晚上八点钟就结束了,大约持续两个小时;打更则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明,有一整夜的时间; 3、一年中所处的时间也不同。支小更是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大年三十晚上结束,即过年前一个月的时间;打更则是全年每天都进行的活动; 4、打更方式不同。
在打支小更的过程中,仅仅敲打一段打更的木棒即可;而平时的打更则要敲几下木棒之后还要再敲一下铜锣; 5、打更时喊的口号不同。一般来说,打更的口号要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进行改变,而支小更的口号却很少改变过,每年支小更都是同样的一句口号,有的口号甚至使用几十、上百年。
旧时的乌镇,每年到了腊月,街坊邻居就会在一起商议支小更的事宜,一般就是商议如何分摊费用的问题。商定好之后,就要请人打支小更了。
打支小更的人大约有以下几个来源: 1. 当地夜晚的打更人; 2.当地的土工(收尸人); 3. 本地的丐头; 4. 本街区比较贫困的人家; 在每天的打过支小更后或者黄昏以前,打支小更的人就会到每家每户收取劳动报酬,或是吃一顿晚饭,或是收取一些粮食,或者是现金。一般来说,一户贫困的人家在打一个月的支小更后所得报酬就能过一个很不错的春节了。
二、置办年货和民俗 在乌镇,好多人家刚一交腊月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1,《乌镇酒舍歌》 明代 瞿佑
落花流水人家近,鸿雁凫瑽飞阵阵。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
译文:渐渐靠近村庄,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大雁飞鸟在河面上阵阵飞过。一对石塔耸立在东西两侧,船夫说这就是传言中的乌镇。
2,《夜宿乌镇有怀同游诸君子(二首)》 明代 史鉴
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
译文:乌镇桥边,夜晚明月当空。梦中犹如欢呼起来看山一样。
3,《乌镇逢雨》 当代 徐平
桐叶疏疏苔壁青,乌篷船向古津停。行来李巷连陶巷,到处旗亭复井亭。
译文:梧桐树上的叶子稀稀疏疏,墙壁上的青苔绿意盎然,乌镇的篷船停在向古津。一路走来,李巷连着陶巷,到处都是旗亭和井亭。
4,《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唐代 温庭筠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译文: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乌镇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5,《溪行欲与樊榭游乌镇东西二寺不果》 清代 全祖望
缓棹出乌镇,遥山入望希。清流染晴色,稚麦幻春晖。
译文:船夫慢慢的摇着船桨从乌镇出来,远处的山里的越来越不清晰。清澈的泉水和太阳的余晖染成一色,田里的麦苗在享受着春晖。
第1句:澜沧江的两岸是壮丽的,丰饶的。无论是山峰上,悬崖边,都密生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密林都被丛生的藤蔓攀附着,缠绕着,许多参天巨树身上都披满了各种各样的附生植物,从树顶一直垂挂到江边,有的好像是串串璎珞,有的又好像是老人的长须。我还是第一次发现,那些生长在江边和崖壁上的树木,竟有着这样惊人的顽强的生命力量。随着年复一年的江水的涨落,它们所据以生长的土层都被波浪冲刷干净了,但它们仍然是在枝叶繁茂地生长着。
第2句:我终于长大成人了。生在森林里,长在江水中。高原汉子就是这么诞生的,我既是这种生长的过程的正式范本,更是这个范本的一个韧性的延续。在离开澜沧江之后的这些年月,我时时都能够从自己的脉管里,倾听到涌动奔啸的四季不朽的澜沧江的涛声。涛声拥簇并激励着我。涛声塑造并支撑着我。涛声没有远去。涛声不会远去。涛声,在南高原无怨无悔地回荡。 涛声,在我体内自觉自愿地流淌。
第3句:啊,澜沧江飘过了白云,如一个人走近我的心边,来到轻柔的南方,来到轻柔的西双版纳。江水软软地流泻,荡漾在蕉园之间,丛林之外,蓝盈盈地情深,蓝盈盈地宁静,轻吟着蓝盈盈的诗句,如傣家姑娘蓝盈盈的呼吸。蓝盈盈的清波渲染着阳光和遐想。我曾与众多山水说话,我曾与世人叙谈,都是回声过于简略,缺少天高地广,缺少浪漫情肠。只有澜沧江才有敞朗的襟怀,才有湉湉的应答,才有一个人不能平静的眷恋。我曾为消除迷惘寻觅,得到的还是迷惘,因为那时我未到过西双版纳,我未到过澜沧江,我未想到一个人。
第4句:又一次来到澜沧江边,印象中这应该是第四次吧。尽管每次都是来到这个叫曲孜卡的滇藏交界处的温泉小城,可是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每次都让我有种莫名的涌动,这股莫名的涌动总是伴随着我,直到我离开澜沧江边。也许是生在北方的缘故吧,毕竟像这么频繁的接触大江大河还是第一次呢。
第5句:两岸的美丽风光,在我脑子里只是印下了许多断断续续的印象:一片片蓊郁茂密的原始密林;一块块整洁高大的甘蔗田;一群群彩色缤纷的江燕;水獭在礁石上啃食着一条大鱼;猴子在森林中泰然地摘食着果子;一船船的货物和旅客从我们身边飞速地掠过;随处都可以入画的、变幻万端的南国风?光……而这一切,又都汇成了一个总的印象:在伟大的澜沧江的怀抱里,在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片无比壮丽、无比丰富的大自然的面貌。
乌镇-江南水乡小镇。
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誉。它傍水而居,以河当街,石桥相连。
河岸两边布满古乡古色的木屋,矗立在河面上。乌镇西栅景色虽美,但最让我深深陶醉在其中的,唯独西栅的夜景。
太阳溜到了山后面,留下一个昏暗的背影。夜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悄悄来到了乌镇上空。
水乡中的灯光亮了。夜色渐渐加浓,一条条船只打起了灯笼,像无数只萤火虫,又似点点繁星,慢悠悠地向石拱桥下方驶来。
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石拱桥下方穿过。两岸的木屋被五彩缤纷的灯光妆扮的绚丽多彩,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像一幅朦胧的画卷,给乌镇的夜晚又添上了一分色彩。
置身其中,我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乌镇的夜景真可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来形容,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细细游赏。